
著名朗诵艺术家海茵,著名教育家黄藤,孙香芹,浅海文苑编辑王越。2025年11月11日上午于外事学院拍摄
文/孙香芹
秋雨中的西安,像一幅未干的水墨画。雨滴轻叩青瓦,时光仿佛在古城墙上放慢了脚步。我与著名朗诵艺术家海茵老师、浅海文苑主编王越老师,怀着一颗虔诚的心,踏入了西安外事学院——这里不仅有鱼化龙腾传说的发源地,更住着一位令人敬仰的“银发少年”,著名教育家、诗人黄藤先生。
清晨九时,鱼化湖畔的西南仰信阁已笼罩在雨雾之中。黄老的秘书小董早已在门口撑伞等候,他的身影在雨中显得格外温暖。上楼时,我轻轻走进办公室的门,想给黄先生一个意外的惊喜——海茵老师和王越老师正站在门外。黄先生闻声起身,眼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。我笑道:“人家是跨越山海,我们是风雨兼程,穿过秋天的风雨来看您老人家。”王越老师递上贾平凹先生亲题的新书《消息》,黄先生欣然接过,指尖轻轻摩挲着书页。
我们的话题从文学展开。谈及陈忠实的《白鹿原》,黄先生眼中泛起回忆的涟漪——他曾亲自演绎过这部话剧,而我有幸在台下见证了他的风采。当话题转向贾平凹先生的《废都》时,我忍不住问了一个尖锐的问题:“《白鹿原》与《废都》,哪一部更有文学价值和传世价值,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?”黄先生微微一笑,声音沉稳而深邃:“文学的价值不在于题材,而在于深度。《废都》表面写的是风花雪月,实则剖解的是这个时代,两位先生的大作各有千秋,他们的切入点不同,描写的视角不同,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传世价值,正如俗语所言——懂行的看门道,不懂行的看热闹。”
短短三十分钟的交谈,却如一杯陈年老酒,愈品愈香。临别时,黄先生特意嘱咐他的秘书小董,带我们参观图书馆与正蒙书院。雨中的图书馆静谧如诗,而正蒙书院的芭蕉叶上,雨滴跳跃,仿佛在演奏一支古老的琴曲。
思绪飘回多年前的那个秋天,我带领二十余位文友走进外事学院。黄先生亲自迎我们穿过鱼化湖畔的廊桥,柳丝轻拂,如诗如画。七方书院的古琴房里,他轻抚琴弦,一曲《流水》让时光凝滞。我们这些外行也装模作样地坐在琴前摆拍,笑声与琴声交织,至今仍萦绕耳畔。

2017年我有幸参与策划2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《长安诗歌周》之《丝路诗雨》
2018年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长安诗歌周《畅想丝路》的总策划,在黄先生的大力支持下,让我得以圆满完成《畅想诗路》《丝路诗雨》等大型诗歌活动。得到了中外诗人的一致好评,尤其是2017年,当我怀着忐忑地心情,邀请他为我的诗集写序时,他竟欣然应允——那时的我,不过是诗坛的一个新人小白,却得到了这位教育大家的提携。他的儒雅与智慧,让我明白:真正有大智慧的人,从不高高在上,而是以一颗赤子之心,大爱无疆的情怀,温暖着每一个求索的灵魂。
对于黄藤先生,我始终心怀感恩,从长安诗歌周策划《畅想丝蹈》《丝路诗雨》到我个人出版诗歌集,感恩感谢黄藤先生对我的鼎力相助。生活中我是个心无城府,不拘小节大不咧咧的人,也许,因为我天性自带的坦诚,淳朴良善,让我有机会走近长安城文化艺术界的大咖们,也走近了黄藤先生,认识的越久越能感受到,他身上由内而外传递出的儒雅气息和人格魅力,我非常珍惜每一次去拜访他的机会,跟黄先生聊天,在聊天中不但能学到很多东西,也是一种文化熏陶和精神滋养。
中年后我戒掉了烟酒,也屏蔽掉了很多东西,时间很宝贵,光阴很珍贵。跨越山海,追逐梦想,做喜欢的事,见想见的人。期待着下次走进外事学院,聆听黄先生的教诲。

雨中的外事学院,依旧静谧而美丽,而黄先生的身影,如一座灯塔,照亮无数学子的前行之路。愿他健康长寿,愿西安外事学院续写辉煌,在这片古老的长安大地上,绽放出耀眼的光芒。
2025年10月12日下午与长安城外

黄藤,男,1958年生,西安市人,教授,西安外事学院理事长、校长。第十届、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。民进第十一届、第十二届、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。陕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、陕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。政协第十一届、第十二届陕西省委员会常务委员。西安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。陕西省中华职业教育社第一届、第二届、第三届社务委员会主任。陕西光彩事业促进会第一届、第二届副会长。现任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、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。

孙香芹,笔名孤灯,神都洛阳人,成年后定居西安。陕西知名爱心诗人,文化活动策划人,大唐文化艺术社社长,孙香芹参与过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长安诗歌周《畅想丝路》总策划,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《长安诗歌周》丝路诗雨、《诗意长安》总策划。2016年被西安外事学院授予读书大使,2017年被西安培华学院授予读书大使。诗人创作之余热心公益事业,多次组织艺术家走进贫困山区学校,看望留守儿童捐书助教,被称为爱心诗人。其代表作有诗歌《长安颂》《千年神树》《长安女子》等,其中《长安女子》被新加坡友人翻译成英文,散文有《下雨的早晨》等,她出版有诗集《孤帆远影》《踏歌长安诗里行》。